top of page

《大狀王》藝術家座談會 : 華語音樂劇編劇談 23/08/2025

  • 作家相片: Frances
    Frances
  • 8月25日
  • 讀畢需時 7 分鐘

已更新:9月2日


左起: 李筱怡小姐、樊沖先生 、張飛帆先生、阮韻珊小姐、鄒棓鈞先生
左起: 李筱怡小姐、樊沖先生 、張飛帆先生、阮韻珊小姐、鄒棓鈞先生

座談會請來張飛帆先生(近期作品:大狀王,我佛無著經)、樊沖先生 (近期作品:尋找李二九)、阮韻珊小姐(近期作品:Di-Dar, 只有我們才懂的愛情)、鄒棓鈞先生 (近期作品:少年神龍的搖滾獨白、Q版特工),由李筱怡小姐主持,分享嘉賓對華語音樂劇編劇工作的心得和看法。


什麼才是音樂劇?


張飛帆編劇提到,如果真的要定義,「有歌有故事」會是個方向,如果有些劇只有幾首歌穿插其中,他會稱之為「音樂劇場」,但他重申,其實音樂劇還是音樂劇場,只要是好劇就好了,也不必那樣死板去分類,這點阮編和鄒編也相當認同。


來自國內的樊沖提到,他有次在外國劇場看劇,宣傳冊把所有「音樂劇」的節目以紅筆記上 「Musical」,他就滿心歡喜按着那分類去看劇,怎料發覺這些劇的音樂成份參差,有一齣更只有一句是唱出來的。他說外國對音樂劇的定義其實是一個「泛概念」,也沒有刻意說什麼才算是音樂劇,什麼不能被稱為音樂劇。他認為,假如一個劇把音樂部份拿走了,故事就說不上了,那個就比較能說是音樂劇了。


華語難造就 Sung-through musicals 作品?


樊編提到除了粵曲,華語音樂的發展遠比西方的發展遲,也間接影響了Sung-through musicals 的發展。張編認為,華語在製作Sung-through musicals 上的難道比英語高,亦比較容易出現唔啱音的情況,但編劇是不是沒有可能直接把文本唱出來呢?他以自己近期作品《我佛無著經》做例子,作曲的 Frankie Ho 還是成功地把他提到「九九八十一難」的段落融入作品中,而另一句出現在文本上的「大唐滅亡」,亦直接被重複唱出來,可見華語Sung-through還是有可能的。他也趁機提及《申冤》,認為這首作品是文本加曲的高度融合,因為單單把文本唱出來是不夠的,此曲創作難度極高,絕對是藝術層次非凡的作品。但他亦重新,無論 Sung-through不Sung-through,就像打功夫一樣,重點是能打低對手,所以用什麼招式其實也不重要。


《撒一場白米》於《大狀王》的重要性


有嘉賓認為《撒一場白米》於《大狀王》中,未算對推進劇情有明顯的作用。張編立刻回應:「《撒一場白米》在故事中其實有非常重要的 character change 的功能,阿細因仇恨而迫使自己與方同行16載,卻因周素香一案發現兩人皆是染黑了的墨水,雖然沒有說出口,但《最衰都係你》最後一句:「最衰都係 ...」,唱不下去,就是因為心知肚明,兩人是同時犯下彌天大罪,然後高世章先生的動機旋律就來了,之後一同經歷《翻案》,二人由一起作惡變成一起救人,阿細亦開始有原諒方唐鏡的想法,及後發現方和秀有發展的可能,就借《撒一場白米》來表達徹底放下的決定,當然亦少不了岑爺的歌詞去帶出這個重要的訊息。 所以每一首歌的出現都為說好這個故事,沒有多餘的。」張編劇又提到,他上半場刻意隻字不提宋世傑,也是為了突顯人物的轉變,最後由假方唐鏡打假宋世傑,也藏著自己打倒自己,從而得到救贖的含意。


飛帆編劇的現場分享,清晰流暢,字字鏗鏘有力,完全表現了《大狀王》音樂劇中穩固的邏輯結構,以及文本和曲詞之間密不可分,環環相扣的完美融合,建議日後如有機會重溫當日現場錄影,必定要加以細嚼。


不同背景造就不同的編劇風格


席間四位編劇均來自不同背景,提到就他們各人的背景去談談自己的編劇風格。阮韻珊是念演員出身的,她認為編劇需要建構畫面,她喜歡把劇本在香港寫一半,旅行時又寫一半,因為旅行讓她看到和感受到另一種畫面,而她通常會把最好笑的部分先寫,以確保文字節奏的連貫。阮編提到自己創作都是從情感出發,有一個想說的故事,就開始寫了。張編補充說,其實創作也是講 Passion, 總得先把初稿完成,才去慢慢審視作品,一開始有太多計算其實亦不需要。鄒棓鈞編劇則是念機械工程出身的,後來開始擔當藝術行政的工作,就有機會接觸不同的作品,也就從那時起開始創作自己的作品。他覺得音樂劇寫作不是簡單,而是要精準,寫作過程亦要顧及寫出來的作品,能否能被演出來。


張編看鄒編的背景,估計他應該是非常着重作品的結構性,這點鄒棓鈞先生也是同意的;至於是不是寫出來就一定要做得到,電影編劇出身的張飛帆先生就打趣提到,假如劇本寫「飛碟降落、恐龍出來」,在電影劇本上未必能夠實行,但在舞台上他覺得是可行的,因為舞台處理有機會容納更多創意的點子。


編劇 - 最緊要有戲


在劇本創作上,張飛帆認為編劇的作用是為作曲作詞的伙伴提供能量,而最重要就是「有戲」。以《大狀王》的《有陣時》為例,其實人人皆有戲。阿細回家,母親根本看不到他,宋大媽看到方唐鏡,想到的必定是自己的兒子,而宋大媽對方唐鏡當年意外後的回應,到底是真心認為阿細沒有聽好娘親的話,還是另有想法呢?面對這種複雜的情緒,宋大媽面對方唐鏡也要演一台戲,方唐鏡心知當年發生了什麼事,那種愧疚感也就有戲。秀秀說:「怎麼一個人吃飯會有兩雙筷?」張編劇提到,這部分是演員和導演商量後加進去的;阿細在叫娘親,方隨後代問:「宋大媽你近來點?」,宋大媽本來想繼續演「我很好」的戲,但她越掩飾,就越教人心酸,這是編劇的心思,說到這裏張編也眼泛淚光,而編劇因為早就為阿細能「他心通」埋下伏筆,所以宋大媽的苦,就由阿細唱出來。而最後秀秀由心而發地叫了一聲「娘親」,方唐鏡亦代阿細向宋大媽叫一聲「娘親」,以阿細渴望的夫妻名義向娘親奉茶,雖然只是一個不可能能實現的夢;但也足見阿細是多麼愛眼前這女子。


當編劇的難處


張編和樊編都提到,編寫音樂劇其中一個難處,就是時間,開始寫的時候總是興高采烈,但在編寫和出現最後成品的時間,有時可以是以年去計算。樊編提到,有些劇寫了好幾年,熱情也沒有了。張編就笑說:「真的像極愛情,充滿熱情地開始,日子久了熱情都退去,卻忽然說要結婚了 (劇本可以開始製作了)!」引來全場大笑。


編劇需要有強大的心理質素


張編笑說:「編劇總是在一個作品出來以後,第一個被「表揚」(反話)的對象,因為任何背景和教育程度的人,也能夠評論編劇的作品。」 很少有人能夠對音樂劇的音樂作出評論,歌詞也是一樣,觀眾需要有一定程度的藝術修養和造詣,才能對歌曲和歌詞提出意見,但是編劇/故事,就是任何人也能夠提意見。


所以樊編說:「編劇需要有脆弱的心,但要有堅強的靈魂 。」


對近年編劇行業的看法


而就近年編劇行業的情況,張編認為很多新人,尤其是影視界的,基本功未打得穩,就去處理一些超越三界天馬行空的題材,而電影行業亦有「情願不通、莫要平庸」的想法,導致很多人嘗試去破舊立新,但要破舊,也要知道那「舊」是什麼才能打破,他建議如果有更多基本訓練的課程提供給行內人士,或是對編劇工作有興趣的人那就很不錯。


答問環節


來到答問環節,觀眾好奇地問:《大狀王》從預演到現在的版本,故事內容變化頗大,原有的歌曲也有部分被刪減或修改,是否張編劇令高世章老師要刪減歌曲的呢?


張編劇笑着回應:「不要挑撥離間我們,我和高世章可是情比金堅的!讓我舉一個佛家例子,要佛點頭,你就要讓佛自己點頭。其實在創作過程中我們是不斷拉着他不要把歌刪掉,所有結果都是大家一起討論出來的。」


有觀眾問到,《大狀王》故事其實和佛家的想法有沒有衝突?因為不斷提到做好事也不能改變什麼。 張編和樊編一起回應,《大狀王》並不是說一個好人立刻有好報的故事,而是說假如好人沒有好報,我們又應該如何走下去呢?張編提到一個比喻,何淡如因為死了,就沒有看到《終審》的結果,假如他能夠看到最後的結果,他又會如何想呢? 於筆者理解,做好事並不保證我們立刻就看到因果,但當我們決心做一個好人,時間耐了,時候到了,還是會為世界帶來一點轉變。


同一位觀眾亦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:「為什麼方唐鏡和何淡如同樣拒絕了福全的要求,但方唐鏡就不用死,而何淡如卻被殺害?」


這點樊編和張編也認為,有時看故事可以抽離一點,以布萊希特式的方向去看,後來張編補充,如果真的要解釋,就是何淡如除了拒絕福全的要求,他還要為17名死者上經告狀,那就激起了福全的殺意。


後記:


難得見到張飛帆編劇如此深入的分享,頗有「真人不露相」的風範,感謝他在講座中展現睿智與清晰的思路,非常精彩的講座。


《大狀王》藝術家座談會系列


如何構成音樂劇《大狀王》的舞蹈景觀?16/08/25


華語音樂劇編劇談 23/08/2025


從音樂劇《大狀王》看華語音樂劇創作的可能性 31/08/25



留言


All content on Stagewrite.cloud, including text, images, and multimedia, is protected by copyright law. Visitors are welcome to view and share the content for personal, non-commercial purposes. However, any reproduction, distribution, or modification of the content without proper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. For inquiries regarding permissions or licensing, please contact us at stagewrite.cloud@icloud.com

Stagewrite.cloud 上的所有內容,包括文字、圖像和多媒體,均受版權法保護。訪客歡迎以個人非商業用途查閱和分享內容。但未經正確授權,不得複製、分發或修改內容。如需有關權限或授權的詢問,請電郵至stagewrite.cloud@icloud.com與我們聯絡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