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狀王》的《道德經》 - 與道雙生的文字玄機 附送 《翻案》 歌詞小插曲
- Frances

- 9月3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
高世章先生在上海《大狀王》分享會上提到,這首歌開首再次出現方唐鏡的 ”動機旋律“, 但那段旋律是漸漸的散去,也代表捩橫折曲的方唐鏡已經漸漸遠去。
「剎那間 連步履都放慢 如墨汁水中飄泛
茫然問 隨墨浮沈是我 變清要怎辦」
一向急才急智的方唐鏡也要忽然放慢腳步來審視自己; - 「隨墨浮沈是我 變清要怎辦」 ,被人唾罵的壞狀師忽然要變好了也會有手足無措的時候。個人最喜歡 「如墨汁水中飄泛」 這一句,想想滴在水中的墨,也是慢慢飄散的,不只用詞上浪漫值滿份,水中慢慢飄散的墨汁在意境上亦跟之前一句的 ”連步履都放慢“ 相呼應。而 ”墨汁“ 也回應了阿細的台詞 - ”我們是染黑了的水“ ,以及 《有借有還》中八爺提到 - ”耗費幾多心血 令到一碗水清澈不再“ 。 細聽岑生的詞,會發覺他是以字來作畫的,總不難在細閱其歌詞之後,腦內已經會呈現出相關的劇情和影像。
之後的 :
「剎那間 回望往昔錯犯 無道德經書撕爛
如濃墨 榮辱迷人肉眼 最忠亦變奸」
假若將頭四句歌詞並排看,會發現每句意義上是相對的:
”剎那間“ 對 ”剎那間“
”步履放慢“ 對 ”回望往昔錯犯“ - 就成了放慢腳步回望自己昔日過犯的意思。
”如墨汁水中飄泛“ 對 ” 無道德經書撕爛“
以 ”墨汁“ 喻 ”無道德“, 是一實一虛,墨在水中飄泛就如撕爛了的經書,是一虛一實,以至演繹出來讓人有張弛有度之感。《道德經》中,亦真有云 :「天之道,其猶張弓與。」 是這首歌詞的一個「妙」。
《道德經》第八章有 「上善若水」 ,即善良就如清澈的水,那 ”無道德“ (墨水), 就如 ”無善“, 即上善若水的反面就是 - ”墨汁於清水上飄泛“ 了。 ” 無道德經書撕爛“ 這一句,可看到無道德,也能看成是道德經。順帶一提,岑老師特別喜愛玩這種文子遊戲,在《翻案》一曲中,其實暗藏《大狀王》團隊演員及設計師的名字 (按廣東話發音):
「月光光 照地唐 鄔家有只大豺狼
狼似虎 發雌威 虎擒羊 只因為
未留手 正烏龜 倉皇日 君無計
床下底 收埋只貪心鬼
鬼 鬼 鬼 鬼 鬼 鬼 鬼」 (答案見注)
第二句,”茫然“ 就如看不清,而 ”濃墨“ 也喻意是模糊的。 ”隨墨浮沈是我“ 對 ”榮辱迷人肉眼“ , 之前以 ”墨“ 喻 ”不道德“, 在不道德中浮沈,就如被榮辱迷惑了眼的人。
”變清要怎辦“ - 方唐鏡自知已經染了墨,要變回清水也真的不知從何入手,而 ”最忠亦變奸“ , 就回應了他也覺得在這種環境下,要變回清水根本是不可能的,再清澈的水 (最忠誠的人),一旦點上墨,也難以回復當初的清澈。
這四句歌詞,表達了方唐鏡其實也自知罪孽深重,沒有跟從道德經的啓發,一直捩橫折曲,逆天而行,事到而今,即使想重新開始,但對於如何將自己這被染黑了的水變回清水,沒有信心,亦毫無頭緒。
單單分析首段歌詞,可見詞人已把故事主軸,還有《道德經》中的一些精髓連繫到這首音樂劇上稱之為 11 o‘clock number 的歌曲去,史無前例,真的不能不驚嘆岑生填詞的功力。
注:
燈光設計 - 楊子欣
方唐鏡 - 劉守正
舞台美學 - 黃逸君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