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婦還鄉記》愛麗絲劇場實驗室 (二零二二年二月二十三日)沙田大會堂
- Frances
- 2024年5月25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
《老婦還鄉記》並非一般衣錦還鄉的故事。故事開首敘述一個窮得絕望的城市,卻忽然傳來一位家財萬貫的貴婦要到訪,而她以前正正就是這個窮地方的居民。
故事看似是一個老婦的復仇故事,但導演並沒有刻意放大這個報仇大計,反而集中在居民聽到老婦的要求後的各種反應。老婦回鄉,輕描淡寫地向窮小鎮拋出一個條件,然後施施然在洋台上靜候居民的反應。這個劇每一位演員也非常重要,因為他們都代表一個城市裡的各個主要角色,而這些角色都帶著不同程度的道德責任 - 有市長、校長、醫生、警察、神父、商店老闆、運動員、市民,以及家庭成員,在老婦提出了她的交易條件以後,這些人的反應、決定,和最後如何荒謬地把決定合理化,徹徹底底成為金錢的奴隸,才是這個劇想帶出的主體,因為這些人的表現,亦可能代表我們的反應。
至於法官、案件証人,和老婦的丈夫們,是老婦復仇計劃中最早被她變成奴隸的一群。老婦說過:「管家比老公重要,因為管家會陪你一世。」但為何一位法院院長會變成她的管家呢 ?雖然劇本中他說是因為錢,但我更傾向相信他是因為內疚於當年的判決,才會使他要用一世的服務來償還;也因如此,老婦堅信這位管家是不會離開她的。而案件証人柯比和羅比,是老婦以暴力捉回來再施虐,最後成為老婦的奴隸,至於老婦的丈夫們,其實都是社會上有財有勢有學識之人,會和老婦結婚,應該不會是因為錢,劇本提過佳娜年輕時曾經當上妓女,所以個人更傾向相信那些丈夫早就當上老婦情慾上的奴隸。 這樣一來,這三批人,是人除了金錢以外,有可能成為其奴隸的情況 - 當中包括內疚、被暴力和情慾。
在老婦提出她的交易條件後,城市各人都表現正常,唯一不同的是所有人都變得更闊綽,更加肆無忌憚的去銀行貸款,他們未必想過要自己動手去殺人,但思想上知道,只要城內有一個人動手,又或是男主角忽然死了,那他們就會立即變得富有,不設實際,不想負責任,心存僥倖,或許就是這個城市沒落的原因。
老婦看來還是深愛男主角,卻為何就非要他死不可? 老婦能從所有居倫居民中脫穎而出成為一等一的富人,並非僥倖,她的一生被和自己青梅竹馬的男人毁掉、後來失去了一條腿,斷了一隻手掌,但她並沒有放棄自己,繼續用自己的力量從廢墟中爬出自己的人生,狠狠地活過來,當中的毅力是從那裏來 ?報仇的目的,反而更像是一個必須的過程和儀式,是因為愛而不是恨,因為她終於可以把這個男人永遠留在自己身邊。
另一樣留意到的是開場時幾位飾演居民的演員是被「抬」出來的,而劇尾男主角也是被「抬」,劇中另一樣被抬出來的物件,就是那預先準備好的棺材, 這一切看來,可能都有象徵意義? 完全失去道德的人,其實和死了的人是沒有分別的。

殺死男主角是不道德的,但當年老婦所受的屈辱,又有誰可幫她去申訴公義呢?在我看來,老婦正正代表社會上受到不公平對待的一群,老婦還鄉其實對有相似遭遇的人,帶來希望,經歷那麼多風波以後,她可以回到讓她跌倒的地方,令曾經藐視她的人一一跪下,或許我們未能補償已過去的苦難,但這個故事,發生在法治制度不完善的居倫,卻能為看官帶來一點安慰。

很喜歡這個劇本和導演對劇本的處理,演員演出亦非常出色,「特備節目」中的音樂,或許又是另一種申訴的方式?
#老婦還鄉記 @iatchk @alicetheatre @andrewchan #2022年度導演獎入圍作品 #劇場 #theatre #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
留言